
介绍:
流痕一般分为波流痕和喷射流痕,流痕又称流纹,波纹,震纹,是注塑制品上呈波浪状的表面缺陷。
当速度压力切换过早,保压参数不合理时,熔体在速度压力切换之后发生滞流,流动缓慢,料流前锋温度下降过多,产生流痕。
波流痕的产生是由于熔体充模时温度高的熔体遇到温度低的模具型腔壁而形成很硬的壳,壳层受到熔体流动力的作用,时而脱离型腔表面而造成冷却不一致所致。
形成原因:
一.材料:
1.物料的流动性不良;
2.成型润滑剂选择不当。
二.模具:
1.流道或浇口过小,注射速度快时,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大,熔体流动不稳,注射速度慢时,熔体前沿推进缓慢,固化层延伸到前沿,阻止前沿的喷泉流将塑料连续性的卷到模壁上,形成垂直流动方向的缩痕,制品表面形成波纹;
2.冷料井过小,使得温度过低的物料进入型腔;
3.排气不良;
4.型腔内阻力过大。
三.工艺:
1.物料在料筒中滞留时间过短,熔体温度低,无法将熔体压实,将型腔填满;
2.注射压力、保压压力不足;
3.料筒、喷嘴温度过低,使得物料难以流动;
4.注射速度过低,使得熔体在充填过程中温度下降过大。
解决措施:
1.调整优化冷料井,防止低温物料进入型腔;
2.调整优化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延长保压时间,使得冷凝层能够压紧在模具型腔壁面直到制品定型;
3.提高熔体温度、模具温度,适当延长物料在料管中的停留时间,以改善物料在充填过程中的流动性;
4.必要时增大注射速度;
5.浇口处失去光泽的部分,可以采用多段注射,减慢熔体流过浇口部分时的速度。